首届“经山历海看日照”优秀网络文学作品征文大赛参赛作品:
(资料图)
日照之下
刘火
去过日照的人,当然惊叹于太阳从大海喷薄而出的景象,一轮红日燃烧着海水,波光霞彩相映成趣。
这时,高山慌忙向太阳礼拜,披着红艳艳的纱巾,让鸟儿的大合唱荡漾在海水之上霞彩之下。
“你好,世界君王,你凌波舞蹈,如硕大的红牡丹绽放在东方。你给世界以花容艳貌,给天下耀眼辉煌!”
这时,海鸥飞翔在朝霞中,以轻盈的身姿倾向太阳,表示由衷的对太阳的敬意。
“你好啊,太阳,你驱赶夜梦,把世间阴暗销声匿迹在黎明的边缘。”
这时,花朵上的露珠闪着红宝石样的色彩,替花朵闪亮万千明眸。
“在朝霞的鲜艳中,我们要好好看一看这美丽的世界,看一看鲜花在霞光中的妖娆、明媚,看一看日出光耀八荒的精神气质。”
这时,勤劳的蜜蜂飞舞在霞光异彩中,它们用自己的劳动表示对太阳的礼赞。
“太阳,你好,采得百花成蜜后,我们当然要奉献,为了报答你对大地的普照,我们甘愿献出劳动的果浆……”
这时,霞光里移动着劳动的人影,有的忙碌在田野,有的忙碌在工厂,有的忙碌在小摊前,有的忙碌在大海边……劳动的人们用自己的汗水表示对太阳的礼赞。
“阳光把金色的醇酒注满花朵注满树叶注满庄稼,我们要面含微笑,欢快地把酒香提取出来,让人间充满醉酒的芳馨。”
日照之下,红霞满天,芳香四溢,神情四射……
而日照来自太阳,来自五千年阳光的沐浴。
(网图侵删)
我们翻开大汶口、陵阳河陶纹,没有去过日照的人同样能领略壮丽而雄伟的日出,领略日照东方的新的创造与开始。
那个传说或许是从太阳山开始,当然更是从东夷人祖先夜以继日的劳动开始。
那些陶纹,或许是日、月、山的组合,是东方海边古老的夷人,拜日礼月望山的情怀。高山托起日、月,托起天地神灵,托起梦幻和怀想。
那些陶纹,或许是日、火、山的组合,是东方海边古老的夷人,清早赶海时看到的日照的景象。一轮红日,光芒四射,霞光如燃烧的火焰,缓缓地从山上升起。这是一幅明耀大地的宏伟画卷,这是揭开天地幕布的雄壮仪式。于是,人们纷纷放下手中的活计,向着太阳升起的东方跪拜,向着霞光火光的文明歌唱。
那些陶纹,或许是日、鸟、山的组合。五千年前的夷人,感受到太阳创造自然的威力,感受到太阳勇往直前的气魄,感受到太阳的出生就有生命的辉煌。而太阳恰又是从海上仙山缥缈处升起、升起,然后不断升高飞扬。日日月月,年年岁岁,太阳好像与大家约定好了,从大地从高山升到空中,光照万里。太阳她有翅膀啊,太阳的飞翔如鸟儿的飞翔,太阳的新生也就是飞翔的开始。经年累月,或许一代又一代,东夷人为太阳的新生祈祷、祭奠,盼望着好运、福气、丰收。万物生长靠太阳,五千年前的东夷人或许更认为人的生命就是太阳给的。于是,他们把自己看到的感受到的世间神奇刻画在陶器上:
上面是一个圆日,中间是鸟儿展开的双翅,下面是一座高山,陶身的浑朴又如混茫的海水。
这就是一幅画,一幅太阳东升的瑰丽图景。这幅画说是物象组合也好,圆圆的太阳被飞鸟驮住从山峰上飞起,预示着新的一天的开始;这幅画说是由文字组合的也行,因为我们的汉字“日”与“山”就是由陶纹上的“日”、“山”发展而来的,而古人用文字组合成一个生动的场景,在甲骨卜辞中屡见不鲜。
刻图成象成文,也是把心中的情感符号化神圣化,也是集体毅志的铸造,更是宗教意识的凝练。不论是神灵统摄的宇宙,还是人神共建的自然,人类的文明就从大汶口、陵阳河陶纹上开始了,日照之照也就在五千年前的某一时刻被刻画成了人们的精神家园。
从出土文物我们可以看到,这种“日照”的光辉从山东莒县辐射到安徽蒙城,从黄河流域大汶口文化辐射到长江流域的良渚文化。这其中是精神灌注还是精神移植,我们可以在日照的朝霞中展开想象的翅膀,在大海与高山之间尽情地飞翔……
刘火,原名刘保卫,汝南籍,河南省作协会员。出版有诗集《落日无声》、长篇小说《裸魂》、红学论著《红楼迷踪》、译著《狄金斯诗歌新译》、国学著作《中华文明源头考暨甲骨文之谜》《<道德经>奥义》《给大师纠点错》。著有诗集《现代与神话》《中国成语进行时》《古今英灵》《一丝不挂》《不是歌唱的歌》;中篇小说《裸死之谜》;散文集《待嫁的新娘》《散文杂文集》;还有红学论著《红楼风情解》;还有大量的诗学美学论文。在《文汇报》《作品与争鸣》《散文百家》《扬子江》《河南日报》《人民公安报》《中国诗歌》《新大陆》(北美诗刊)等国内外发表有诗歌、诗论、散文、小说。
上一篇:中超-河南客场3-0完胜大连人 阿德里安传射黄紫昌建功
下一篇:最后一页